2025年01月11日

学术|倪柝声纪念会议(六):倪柝声赞美诗的文学特质与思想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1月22日 10:06 |
播放

11月5日,“薪火相传百年祭学术研讨会(倪柝声纪念会议)”顺利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中国基督教研究》与创欣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

主办方邀请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包兆会为参会者分享了他的主题“倪柝声赞美诗的文学特质与思想”。

包兆会副教授认为,倪柝声是中国教会史上一个非常有典型性的个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人物。倪氏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独特性”,比如倪氏创作了多首基督教赞美诗。

以下是当天讲座的内容摘要:

一、倪氏赞美诗的文学特质之一:语言与修辞

在语言方面,倪氏赞美诗总体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很多的口语化。比如《你若不压橄榄成渣》:“没有顾忌去行,不顾我的感觉如何,只是要求你欢欣。” 《哦主,撒冷是你建设的》:“眼泪才会干。”《当我凭着自己思想》:“静我也错,动我也错,不说不安,说又太过,都是失败、都是软弱,都是不妥。”

在倪氏赞美诗中也有一些书面语,比如《你若不压橄榄成渣》 :“橄榄成渣,葡萄入酢,哪哒成膏。”有些用词比较考究、精炼、丰富,具有了雅味,如《葡萄一生的事》:“不像,不像野地野花,随地随意吐华/生成,生成曲径迷堂,生成款式百样/不得成为骄葩,自感丰姿可夸”。

但是,在总体上,倪氏赞美诗的语言还是比较通俗和口语化的。

运用了对仗、对比等修辞

《你若不压橄榄成渣》中,运用了“不压”“不投”“不炼”,构成了对仗,而这三个词所对应的是“不能”“不能”“不流”,比前面三个词在词义的变化和丰富上稍逊一些。特别是在同一节歌词中“不能”两次重复,显得用词缺少变化,有些单调。在此节中,作者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若”“你若”“你若”。

此外,倪氏也运用了大量形象化的比喻。比如《你若不压橄榄成渣》中,橄榄成渣与油的关系、葡萄入酢与酒的关系、哪哒成膏与芬芳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用来比喻信仰中一个人的受苦、创伤与雕刻中的成长。

倪柝声所受的教育

英国圣公会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布道会创办了后来著名的福州三一学校。倪柝声在三一学校读了八年,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英文基础。倪柝声“学校主要学科全部用的是英文课本,并且特别注重英文写作及讲说。例如许多学科都是一、二年工夫学过就再学别的。但是英文写作及讲说却是从第一年至第八年一直学不断的。不止在年数上是如此的长,而在每周所占的时间也特别的多。比如数学每周只上二课,最多的课也不过每周上三课。但英文讲说却每周上五课,连上八年。”

1938年的时候倪柝声第二次出访欧洲,以流利的英文在英国、丹麦讲道,讲道的内容结集成《正常的基督徒生活》。

同时倪柝声也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倪柝声的父亲倪文修对子女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请了多位前清举人为家庭的子女们进行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方面的启蒙教育。倪柝声回忆说:“我最初几年所进的是私塾,先生们都是老学究”,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倪柝声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二、倪氏赞美诗的文学特质之二:情感与形式

倪氏赞美诗之所以能够打动许多人,并不是他的赞美诗让人感觉多么的“雅”,而是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

自我的孤单、被世界和他人的排挤、对主的思念,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倪柝声赞美诗的内容,并使倪氏赞美诗具有了抒情品质。

《自从伯大尼与我们分手之后》《自从当年橄榄山前一别离》抒发了倪氏与主别离的情感。而《让我爱而不受感戴》中的“不受体恤,不受眷顾;不受推崇,不受安抚;宁可凄凉,宁可孤苦;宁可武无告,宁可被负”以及“愿意以血泪作为冠冕的代价,愿意受亏损来度旅客的生涯”,被许多基督徒当作自己的格言。这些内容都抒发了倪氏被这个世界、社群甚至教会排挤以及服事当中的孤单。

三、倪氏赞美诗的神学思想

1,有着强烈的前千禧年色彩,厌离世界,末世,等候被提
2,受苦的思想
认为各种诽谤和误解,都是属于十字架的苦难,对信徒属灵生命的长大有益,因此没有必要主动从十字架上下来。
3,与主亲密交融的思想
4,自我认罪和反省
5,强调以主为中心,顺服主对自己的拆毁,思想主的工作

四、对倪氏赞美诗文学特质和思想的定位

在中国现当代圣歌创作史上,国内信徒个人创作的有《席胜魔诗歌》、赵紫宸《民众圣歌集》、贾玉铭的《圣徒心声》、苏佐扬《天人圣歌》、倪柝声诗歌、《迦南诗选》等。

赵紫宸曾经记述了翻译圣诗的经验与艰辛:“译诗须有相当的训练,译赞美诗更须有相当的训练。第一是心灵的修养。译者若不切心景仰上帝,若不追求宗教上的了解与颖悟,自然是不能透入作者的神韵,宣达诗中的美感。第二是修辞的练习。在这一端上,译者须要注意文、意、声、韵四端。

文是词藻,意是含义,声是节奏,韵是谐音。四者俱备方可成歌,歌须是诗,诗须是歌,二者兼至方可谓是赞美诗。往往原诗愈佳,情愈丰,则移译亦愈难。在我的经验中,每译最上乘的诗,总须涂改数十次,几须呕出心肝来才止。”

倪柝声作为底层知识分子,具有卡里斯玛典型宗教领袖与赞美诗的特质,这一点不同于初中肄业的乡村赞美诗创作者小敏的赞美诗,不同于智识型的文人知识分子赵紫宸(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的诗歌。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